找到相关内容21012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文心雕龙》的人文精神与当代意义

    立德,再次立言的“三不朽”说法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提出:“大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,虽久不衰,此之谓不朽。”司马迁著《史记》,提出要“藏之名山,传之其人”。曹丕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...

    袁济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374984203.html
  • 灵隐小志

    扬州开堂说法,请豁堂去领众,因此相知很深。顺治五年冬,豁堂回灵隐,即建议公请具德和尚为灵隐寺住持,重兴古刹。寺众震具真德和尚的德望,都表赞同。六年春具德和尚入院,即谋规复,历十八年百拱千栌,金碧丹黝,为...常喜人,未尝见其怒。余亲见二人皆趺化,乃知二师以嗔喜作佛事也。”这是很有见地的说法。契嵩遗书有《镡津文集》十九卷,收于《大藏》,塔在永安兰若之左。   雪窦重显禅师,字隐之,遂宁人,得法...

    巨赞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02584354.html
  • 对中国西王母民俗文化的重新认识

    作、养猪、蚕桑等为主体的农业文化。   《神异经》比较晚出,它沿袭了《山海经》里的一些说法但又已有所改变,如“虎齿豹尾”的西王母,在《神异经》中已变成了“人形鸟面而豹尾”,并出现了“回屋”、“铜天柱...

    林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4584616.html
  • 佛教对推进生态文明的意义

    的改变,并非指物质生活水准的提高,而是生活品质的提升。八、凡是接受上述说法的人,有责任不论直接或间接,促进现状的进步和改善[19]。奈斯认为这些可做为解决生态和环保争议的原则,例如在面对雨林被破坏的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5284629.html
  • 佛教与教育科学

    理解 。在这里,让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看对于科学的概念通常有哪些说法。   - “关于自然、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,是实践经验的结晶。”2   - “关于自然、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,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,...

    印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5984639.html
  • 化解全球化过程中宗教冲突的儒学资源

    澹园集》卷四十九《明德堂答问》)由于将儒释道三家平等地视为“一道”的表现,焦竑甚至反对“三教合一”的说法。对焦竑而言,许多三教合一的持论者们之所以主张三教合一,其背后的预设并非三教本于一道,而是将三教...

    彭国翔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70984655.html
  • 年龙父母《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》(七)

    当中,虽然没有那么多一条一条的说法,但是能够这样把持的话,必然与律仪相合,那么,这样一来就必定趋向解脱。因此,具足正知正念的利他行是一切佛子稀有的行径。   5、是修学善根回向的支分。颂中说:...

    年龙上师

    佛子行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19153584708.html
  • 参礼祖庭记

    曰,你只能现大身,不能现小身。若为神龙,当能变化,以小现大,以大现小也。其龙忽没,俄顷,复现小身跃出潭面。祖展钵试之曰,你且不敢入老僧钵盂里。龙乃游扬至前,祖以钵舀之,龙不能动。祖持钵归堂,与龙说法,...

    巨赞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9441184750.html
  • 佛教思想与中国文化

    )明僧真可说:“我得仲尼之心而窥六经,得伯阳之心而达二篇,得佛心而始了自心;虽然,佛不得我心不能说法,伯阳不得我心二篇奚作,仲尼不得我心则不能集大成也。”他从而得结论说:儒、释...

    郭朋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9500784780.html
  • 净宗法要--憨山大师著

    得种种境界耶?今人但信此心,本来无物,如今做工夫,只为未见本来面目,故不得不下死工夫一番,从此一直做将去,自然有时顿见本来面目,是出生死,永无疑矣。 二十一、示慧镜心禅人 吾佛说法,以一心为宗,无论百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52485014.html